
社交电商为代表的优惠券返利平台成为创业风口,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,作为一名社交电商的创业者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群体是什么,明白平台的用户群体是关键。只有我们了解了自己要面对的用户群体,才能给他们提供准确的信息,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,才会有后期的认可和成交。
哔哩哔哩:和世界分享你的二次元故事2333。
微博:和世界分享你的爱豆的故事。老公老公~
空间:和世界分享你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故事。
微信:和世界分享你爸妈转发给你的故事。
快手:和世界分享我是xx的故事。双击666。
贴吧:和世界分享楼主xx的故事。滑稽,15字。
豆瓣:和世界分享你文青的故事。差评,一星。
网易云:和世界分享你评论的故事。
虎扑步行街:和世界分享你直男的故事。
1024: 和世界分享他运动你锻炼的故事。
C站:和世界分享人民幸福世界动荡领导很忙的故事。观众朋友晚上好。

知乎像个穷酸秀才
多乎哉?不多也
茴字有几种写法?
虽然也赚不了什么大钱
但要是就是这种志气
百度像个霸道政客
别看一身黑点
可你们每天都离不开我
虽然经常遭人吐槽
但要的就是这种底气
微博像个奸诈商人
有钱能使鬼推磨
爱买不买
不买负分
虽然没啥营养
但要的就是这种霸气
B站像个小动物
喵喵喵喵喵
喵喵喵喵喵
喵喵喵喵
虽然大家不在一个次元
但要的就是这种元气
豆瓣像个文艺青年
生性凉薄
形如浮冰
你若安好
那还得了?
虽然有点矫情
但要的就是这种骚气

每天在上班的偷懒间隙打开后刷两下,作为生活的一点调剂;
微博则主要是用来娱乐的
看看一些明星八卦,了解下现在流行风向是怎样的;
贴吧则是相同兴趣爱好者的聚集地
每次看到自己喜欢的某本书,某个作家,或者某部动漫有了同名贴吧,看着里面的帖子,就有种回到大本营的感觉;
b站则有一半是为了弹幕而去的
如果在b站能找到的资源,自己就不会去其他网站看。
当然,如果某些人能有这么多闲功夫去整天逛这些网站,那所谓的用户群体特征,应该是其中不少人可能都没有对象吧


上限:贴吧>知乎>微博>b站
下限:知乎>b站>微博>贴吧
贴吧:
你能想到的上限有多高,贴吧就有多高;你能想到的下限有多低,贴吧就有多低。
小圈子特性强导致不同贴吧差距极大,千奇百怪三教九流鱼龙混杂,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人都有,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的不同圈子的社会
知乎:
:1.讲故事
以前的贴吧以后的微博(笑)
b站:
1.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弹幕就吵了起来2.你永远不知道最先引战的那个到底讲了什么
既年轻气盛又谨小慎微。
气盛的地方在于喜欢表现自己那可笑的认知,出发点永远都是我觉得我认为,没见过井外是啥样。
慎微的地方在于知道自己见的少,所以很多时候沒把话说死,态度也不坏。
(我只表达我的观点,听不听随你,你最好也别反驳我--就这种感觉)
这只针对喜欢在弹幕评论区留言的一些人,很多人仅是去看视频的。
微博:
天下傻()千千万,
新浪微博占一半
微博:理性的声音被淹没在全民的狂欢中,这里只有两种人:跟我站在同一立场的同伴,以及--敌人。

可分为五大用户类型:
用户聚类1:低端低龄群体
用户聚类2:学生活跃群体
用户聚类3:职场高粘性群体
用户聚类4:职场低粘性群体
用户聚类5:高龄低活跃群体
任何项目,不管从市场还是其它因素考虑,一定要趁早入手,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收益才会高。
社交媒体已经深深地植入到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中,而企业的营销广告也同样被社交媒体改变着。
社交媒体放大了口碑效应:社交媒体让消费者更自由地发布个人观点,虽然口碑宣传一直很重要,但在以往,口头传播仅限于小范围的人际关系,而借由社交媒体,每一个关于企业的观点都很有可能对企业带来深远影响。
用户分群对于用户数据研究领域最大的改变,在于打破数据孤岛并真实了解用户。分析某个指标数字背后的用户具备哪些特征(他们的人群属性、行为特点等),进而发现产品问题背后的原因,并从中发现产品有效改进提升的机会或方向。